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历史 > 辰溪县建置沿革

辰溪县建置沿革

关键词:辰溪县建置沿革 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辰溪在线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
  • 感谢 hncx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1975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  辰溪,古名辰阳。屈原诗云:“朝发枉褚兮,夕宿辰阳。”战国时属楚黔中地,秦为黔中郡地。西汉高祖二年(公元前205)建县,至1987年,历时2182年。其间曾五易县名,初名辰陵,历时了年。后改名辰阳,前后共历571年。会真历16年。建昌历鲋年。并入镡成、舞阳,无县一级建置历140年。隋开皇九年(589)改辰阳为辰溪,至1987年,历时1398年。县治曾三度迁徙,境域亦多次变异。全境地僻民疏,历称“下邑”。民国26年(1937),列为三等甲级县,抗日战争中期,升为二等乙级县。

  县以下基层行政建置,元以前无考。明至清初为里都甲制;嘉庆二十一年(1816)改行区乡保甲制;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废除保甲制,建立区、乡、村制。1958年改建人民公社,为政社合一体制。1984年撤销人民公社,恢复乡、村建置迄今。

  辰陵县

  西汉高祖二年(公元前205)置辰陵县,为建县之始。隶义陵郡(见《舆地广记》),治铜山,即今潭湾镇之杉林、溪边二村。今尚有衙门前、教场坪、沙园弄等遗址名称。

  辰陵县域颇广,除辰溪外,今怀化、麻阳部分地区及凤凰、花垣、贵州铜仁、镇远等县皆其辖地。

  辰阳县

  西汉高祖五年(公元前202),改义陵郡为武陵郡,同时,改辰陵县为辰阳县。唐代李吉甫《元和郡县志》载:“汉高祖置县时,初名辰陵,后以地当辰水之阳,改名辰阳。”王莽篡政建立新朝,改辰阳为会真县。公元25年莽败,复故。光武帝建武六年(30),省义陵(今溆浦)、无阳二县,并人辰阳。

  三国时,辰阳先属蜀,獍亭之战(222)后,归于孙吴。无阳从辰阳析出,改置舞阳县。晋武帝太康元年(280),裁辰阳并入镡成县。东晋安帝义熙六年(410),裁镡成并人舞阳县。南朝宋武帝永初元年(420)复置辰阳县。辖地除贵州铜仁一地已划人烊j可郡外,余皆不变。梁武帝天监十年(51 1),改名建昌县,隶南阳郡。至陈宣帝,废建昌,仍复名辰阳,隶沅陵郡。

  会真县

  西汉末年,外戚王莽篡政,改朝号为新。新朝始建国元年(9),改武陵郡为建平郡。改辰阳县为会真县(《汉书•地理志》作会亭),县治及境域无变。

  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(25),新莽败亡,恢复辰阻县原名。会真县历时16年。

  建昌县

  南朝梁武帝天监十年(51 1),分武陵郡增置南阳郡,改辰阳县为建昌县,隶南阳郡。县治由铜山迁于今县治西北(一说即今方田乡之江东舟),郡县同治。同时析出所属之今花垣县地,与属沅陵县之泸溪地,另置卢州。其它境域不变。

  陈宣帝太建七年(575),废建昌,恢复辰阳原名。建昌县改名到废除,历时64年。

  辰溪县

  隋文帝开皇九年(589),辰阳县治迁于沅水北岸(即今县治),与辰阳之名不符,又适当辰水(又名辰溪)入沅水之口,故易县名为辰溪。同时废静人县(今吉首)人之。南阳郡先后改名寿州、充州。炀帝大业二年(606)废州复郡。充州、辰州合并为沅陵郡,辖沅陵、辰溪、大乡、盐泉、龙标五县。

  唐高祖武德三年(620)复改沅陵郡为辰州。辰溪析出原义陵县地置溆浦县;析出辰溪、沅陵两县之部分地置麻阳县;原静人县地亦析出归泸溪县管辖:武后垂拱三年(687),复析出所属之今凤凰县地增置渭阳县。辰溪县域大大缩小。宋元明清时期,辰溪先后隶属于辰州泸溪郡、辰州路、辰州府。康熙二十八年(1689)颁发县印时,改“溪”为‘豁”。

  民国初沿袭清制。民国3年(1914),辰溪隶属辰沅道。民国11年废“道”直隶于省。民国24年设湘西绥靖处,辰溪属沅辰泸溆督察区。民国25年以后,先后隶第一、第三、第九行政督察区。

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1950年1月1日,置湘西行署,辖沅陵、会同、永顺三个办事处,沅陵办事处设辰溪。1950年2月,沅陵办事处改称沅陵专员公署。1952年8月,撤销沅陵专员公署,置芷江专署,辰溪改隶芷江专署。12月,芷江专署改称黔阳专区,辰溪改隶黔阳专区。1981年6月30日,黔阳地区改名为怀化地区行政公署,辰溪隶属不变。

  辰溪自隋开皇九年(589)由辰阳改名至1987年,共历1398年。

  境域演变

  辰溪自西汉初年建县,境域几经分合,变化较大。唐初划出大部分辖地置溆浦、麻阳及凤凰等县后,面积大为缩小,并基本定型。直至民国初年,境域无大变动。清道光本《辰溪县志》载:县境东西广100里(市里,下同),南北袤150里,以县城为中心,东70里至道光屯与溆浦交界,南80里至花岩坡与芷江接境,西30里至九曲湾与麻阳连壤,北20里至长田与沅陵毗邻;东南至六屋场160里通黔阳,东北至界牌坳15里接沅陵,西南至永安庄75里界麻阳,西北至码子桥15里连泸溪。

  民国26年(1937),湖南省测量局测定全县为2104平方公里。民国28年,将位于县城对河属沅陵县之南庄坪“飞地”划归辰溪。民国31.年,将原属麻阳之鹅公颈、郑家人、何家人、曾家坪等“飞地”及原属溆浦之杉木坪、谭家场等“插花地”划归辰溪。同时,析出原属辰溪之屯里、沙湾、拉湾坪“飞地”归泸溪;牛马冲、黄泥田“插花地”归溆浦。是年底,湖南省政府鉴于辰溪、芷江、黔阳三县交界之地匪患甚炽,乃决定将三县边地各析出部分地增置怀化县。辰溪析出均和乡(今怀化铜鼎乡)全部及正和(今仙人湾乡)、永和(今上蒲溪乡)、孚和(今长田湾乡)、中和(今小龙门乡)四个乡之一部,面积约325.5平方公里,人口17703人。

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,随着行政区划的局部调整,境域亦有所变动。1953年3月,沅陵县第五区划归辰溪,即今孝坪镇、田湾镇,板桥、船溪2乡及方田乡之球岔、竹坪、米家溪、古寨、塘湾、沙坳、方田、千里坪(旧称千箩坪)、高桥、皂角坪、江东、当江洲、大湾、赤岩、鱼潭等15村。1956年5月,溆浦县江口区之黑家溪、三羊田村划归辰溪。1961年11月,析出船溪公社之铁山、岩头河2个大队,划给泸溪县上堡公社。1966年12月,麻阳吕家坪公社之杨溪大队划归辰溪潭湾镇。此后,境域趋向稳定。1987年,南至游家坳35公里与怀化交界,北至船溪32.5公里与沅陵毗邻,东南至五宝田55公里接怀化;东北至天门洞25公里连沅陵,西北至江东lO公里与泸溪之浦市镇隔水相望。

  行政区划

  明清时期区划 据旧志记载:明太祖洪武二十五年(1392),将全部旧编58里并为24里,成祖永乐元年(1403),再并为8里。代宗景泰元年(1450),划全县为在坊乡(仁义坊)、酉山乡(一都)、铜山乡(1z-都)、石马乡(下二都)、碧涧乡(三都)、后塘乡(四都)、大村乡(五都)、上溪乡(六都)等8乡。

  清初,承明制,编为8里。康熙三十八年.(1699)并辰、沅2卫,平粮均户,增为13里。雍正八年(1730),拨归贵州青浪卫寄庄,增至为14里。名在坊里、一都里、二都里、三都里、四都里、五都里、六都里、七都里、八都里、九都里、沅都里、一图里、二图里、青都里。嘉庆二十一年(1816),改行保甲制,保下为甲、甲下为牌。据道光本《辰溪县志•户口志》载:县城五门内外有5保,东乡有29保,南乡有51保,西乡有ll保,北乡有4保,全县共100保。

  民国时期区划 民国元年(1912),全县划分为城区、仁和乡、清和乡、雍和乡、时和乡、咸和乡、保和乡、协和乡、温和乡、中和乡、太和乡等11区乡。民国11年,咸和乡之向家园与东冲湾向、刘两大姓纠纷时起,县府遂将该乡分为上咸和、下咸和2乡。民国19年,乡统改为区,全县有12区。民国20年6月,奉令重新编制行政区划,全县设4大区:一区辖城区、仁和区、清和区;二区辖雍和,时和、咸和(上下咸和复合为一)、保和、协和5个区;三区辖温和区、中和区;四区辖太和区。至7月,因上下皆称区,称谓不便,乃将下属之小区改称乡,实行区乡制。民国24年1月,省民政厅、省保安司令部联合颁布《保甲法规》,实行区乡保甲制。辰溪于2月份着手实行,划全县为1直属镇、4区、25乡、160保、

  2474甲。

  阳城镇:县直属镇(由城区改名)。

  第一区:治修溪口。辖整武乡、奋武乡、修溪乡、思蒙乡、桃田乡、傅家乡6乡。

  第二区:治潭湾。辖潭湾乡、铜桥乡、花塘乡、咸和乡、淡家乡、保和乡、安坪乡7乡。

  第三区:治锄头坪。辖龙泉乡、永安乡、梅州乡、花桥乡、长田乡5乡。

  第四区:治龙头庵。辖仙人乡、赤岩乡、槐子乡、龙头乡、当风乡、黄溪乡、黾境乡1乡。

  民国26年(1937)6月,奉令撤区并乡。全县划为1 1乡镇,即辰阳镇(阳城镇改名),仁和、清和、雍和、时和、保和、协和、温和、中和、永和、正和(原太和乡撤销,改置永和、正和2乡)等乡。民国28年9月,析清和乡部分地增置民和乡,析中和、正和2乡部分地增置孚和乡;析清和、正和2乡部分地增置均和乡、并恢复太和乡、0共为15乡镇。民国31年,均和乡全部及中和、正和、孚和、永和乡部分保甲划归怀化县,全县为14乡镇,下辖120保,1541甲。

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区划 1950年3月,县人民政府重新制定行政区划,全县划为6区、126乡。1951年6月,一区改称城关镇。翌年5月,析出五区之原孚和乡地及六区之原正和乡地,增置第七区。1953年3月,沅陵第五区划入,增置第八区。全县划分为8区、1镇、137乡,11个居委会、3452个村。

  城关镇:辖中山、新市、双东、双西、城西、平壤、公园、新兴、大路、小路、南庄等l 1街。

  一区:辖柘坪、牛溪、安坪、竹桥、大坪、双溪、沙坪、长冲、长田、军屯、水井、旧村、麻田等13乡。

  二区:辖胜利(龚家湾)、团结(万家垴)、荞子湾、水冲头、翻身(斋家塘)、椒坪溪、思蒙、谭家场、伍家湾、小板林、草子坳、柘木屯、纱帽坪、傅家湾、刘家湾、向家湾、桃田坳、分庄垴等18乡。

  三区:辖潭湾镇及桥头、复兴(蛇形)、铜山、田坪、马溪、木路12I、黄埠、老寨、民主(小黄埠)、新店、岩地、石碧、晓滩、石牌、和平(袍木洞)、龙埠、柘溪、倒淞等19乡镇。

  四区:辖王安坪镇及桐玉里、东冲湾、田家垅、淡家坪、辛木湾、蒋家坪、湄河湾、龙泉岩、泥潭、板溪、龙门溪、蛇垅、桂潭、茶田垅、大水田、永安庄、岩屋塘等18乡镇。

  五区:辖火麻冲镇及岩屋坪、松溪El、沙堆、杨柳池、龙池、山塘驿、寺前、晒野、罩子冲、小龙门、瞒田垅、庙头湾、株木冲、中伙铺等15乡镇。

  六区:辖黄溪口镇及廖家坪、茶园、当风、上蒲溪、枣子坪、五宝田、干树脚、六屋场、佛洞、周家村、灰堂冲、翁冲、芭蕉田、金鸡洞、小溪、柳头园、大湾、后塘、鲁家冲等20乡镇。 ‘

  七区:辖龙头庵镇及戴家坪、炮台岭、肖家、望乡、教场坪、新建、高古塘、长田、上湾、长田湾、锄头坪、雷家坡、龙呼溪、龙头坪、芙蓉、仙人湾、千联(千丘田)、联合(玉虎岭)等19乡镇。

  八区:辖田湾、夹石、双水、周家溶、江东、蒋家坪(烂泥)、长坡、板桥、选场、古寨、田头坪、船溪、乌金、岩头河、中溪等15乡。

  1954年7月,对行政区划作全面调整,城关镇由原1 1街精减为6街。撤销平壤街,将新兴街划归一区;将大路、小路、南庄3街划归三区。一区撤销长田乡;从八区划入江东、古寨2乡;从城关镇划人新兴街,改置为乡,增置方田、洞潭、赤岩、沙坳4乡,共19乡。二区撤销刘家湾、纱帽坪2乡,从三区划入倒湫、黄埠2乡,增置观音阁、杉木坪乡,共20乡。三区撤销石碧乡,划出倒淞、黄埠2乡归二区,从城关镇划人大路、小路、南庄3街,改置成3乡,增置锦滨乡,共20乡镇。四区撤销蒋家坪乡,析出淡家坪乡归五区,从五区划人瞒田垅、晒野、庙头湾3乡,增置迎龙乡,共20乡镇。五区将瞒田垅、晒野、庙头湾3乡划归四区,从四区划入淡家坪乡,从七区划人长田湾、雷家坡、锄头坪、教场坪4乡,增置岩桥坪乡,共18乡镇。六区将茶园、上蒲溪、当风、六屋场、五宝田5乡划归七区,从七区划人龙呼溪、芙蓉2乡,共17乡镇。七区撤销新建、联合、上湾3乡,将长田湾、雷家坡、锄头坪、教场坪4乡划归五区,将龙呼溪、芙蓉2乡划归六区,从六区划进茶园、上蒲溪、当风、六屋场、五宝田5乡,共15乡镇。八区划出江东、古寨2乡归一区,共13乡。全县为8区、6镇、11个居委会、142乡。

  1955年7月,以区所在地之地命名。一区改名白泥区,二区为修溪区,三区为锦江区,四区为桂山区,五区为照顶区,六区为罗峰区,七区为龙坪区,八区为官溪区。

  1956年5月,实行撤区并乡,除城关镇外,全县142乡合并为27乡,通称大乡,即竹桥、方田、水井、修溪(始名胜利乡)、思蒙、谭家场、柿溪(始名刘家湾乡)、潭湾、桥头(始名复兴乡)、石碧(始名新店乡)、老寨、安坪、龙泉岩、大水田、晒野、火麻冲、长田湾、小龙门、黄溪口、苏木溪(始名小溪乡)、后塘、龙头庵、仙人湾、上蒲溪、罗子山瑶族乡(始名刘家垅乡)、田湾、船溪。同时,城关镇由1 1街缩为中山、新市、公园、双东、双西、城西6街。

  1957年8月,划田湾乡之乌金及方田乡之沙坳等地,增置孝坪直属镇。1958年9月,全县实行“人民公社”化,除城关、孝坪2直属镇外,改建12个人民公社(以下简称公社)。

  东风公社,由原水井、方田、竹桥3乡组成。

  胜利公社,由原修溪、柿溪2乡组成。

  前进公社,由原谭家场、思蒙2乡组成。

  超美公社,由原潭湾、桥头2乡组成。

  锦滨公社,由原石碧、老寨2乡组成。

  红旗公社,系原安坪乡。

  上游公社,由原龙泉岩、大水田、晒野3乡组成。

  幸福公社,由原火麻冲、小龙门2乡组成。

  钢铁公社,系原长田湾乡。

  宇宙公社,由原仙人湾、黄溪口、龙头庵、后塘4乡组成。

  火箭公社,由原上蒲溪、苏木溪、罗子山3乡组成。

  大同公社:由原田湾。船溪2乡组成。

  未几,撤销大同公社并入东风公社,撤销前进公社并人胜利公社,撤销锦滨公社并入超美公社,撤销上游公社并入红旗公社,撤销幸福公社并入钢铁公社,全县存7个公社、2镇,下辖141个大队、1301个生产队,1 1个居民委员会。

  1959年6月,各公社改以驻地名命名,同时,将东风公社分为2个公社:原八区地段改为田湾公社,原一区地段改为城郊公社。胜利公社改为修溪公社,超美公社改为潭湾公社,红旗公社改为安坪公社,钢铁公社改为火马冲公社,宇宙公社改为黄溪口公社,火箭公社改为罗子山公社。全县辖8个公社、2镇。

  1960年4月,城关镇改称城关人民公社,所辖6街合并为双溪、中山、胜利3个分社。孝坪镇改称孝坪人民公社。

  1961年4月,调整公社规模,将10个公社改建为27个公社,即船溪、田湾、方田、水井、城郊、修溪、柿溪、谭家场、思蒙、潭湾、桥头、老寨、安坪、龙泉岩、大水田、火马冲、小龙门、长田湾、仙人湾、黄溪口、龙头庵、上蒲溪、罗子山、苏木溪、后塘、城关、孝坪。同年12月,根据省、地委关于建区扩社的指示精神,复置修溪、潭湾、安坪、黄溪口4个区,田湾、火马冲两处设工作委员会(实为区),并增置板桥、石碧、石马湾、桥头溪、寺前5个公社。年底全县共设4个区、32个公社、398个大队、3007个生产队。

  1963年3月,城关、孝坪2公社仍改为行政镇。城关镇恢复中山、新市、双东、双西、公园、城西6个居委会。孝坪镇下辖5个居委会。9月,老寨公社改名锦滨公社。

  1966年4月,火马冲、田湾工作委员会改为区,全县共为6区、2镇、30个公社、398个大队、3082个生产队、11个居委会。 .

  1981年11月,在地名普查中将城关镇改名辰阳镇,并将该镇文化大革命运动中命名的东风、反帝、反修3个街改为文昌街、柳树湾街、中山街3个居委会。思蒙公社改名伍家湾公社。翌年1月,经省人民政府批准,撤销罗子山公社,成立罗子山瑶族人民公社。

  1983年3月,进行公社体制改革,县委、县人民政府在船溪公社进行政社分设试点,改船溪公社为船溪乡。原大队改为村民委员会,生产队改为村民小组。至1984年3月,全县30个公社先后均改为乡。1984年4月,经省人民政府批准,将潭湾、安坪、火马冲、黄溪口4个乡改为镇。是年底,全县设6个区、26个乡(1个民族乡)、6个镇、‘425个村、3694村民小组、23个居委会、159个居民小组。

  1985年4月,田湾乡改建田湾镇。1987年,全县共有6个区、7个镇、25个乡、24个居委会、159个居民小组、425个村民委员会、3694个村民小组。
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010-61744288 传真:010-61744588 邮箱:union#ccoo.cn
地址: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-308 邮编: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""
='{"id":"10"}'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