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文化 > 国粹京剧在辰溪山城

国粹京剧在辰溪山城

关键词:国粹京剧在辰溪山城 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辰溪在线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
  • 感谢 hncx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772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  国粹京剧是中华民族戏剧的精华,这朵艺术之花,永远定格在历史之窗中。京剧在神州大地流传数百年,抗日战争的烽火,国粹京剧传到湘西,在山城辰溪生根开花结果。新世纪初,由胡学全、余庆长、高纪隆几位京剧爱好者,在张德宝协助下组建,由昔日京剧名演员,退休干部贺显健、唐少云担任编导的辰溪京剧戏迷俱乐部,让国粹在辰溪得到弘扬,让京剧在辰溪云消雾不散。

  短短时间,培养了一批京剧爱好者,培养了出色的京剧票友。票友老了,又有新的票友,一代接一代。县城两座公园,早晨常闻京胡声,有戏迷在此练嗓子,人到辰溪,会感到进入京剧之乡。京剧戏迷俱乐部,还在老年大学开办戏剧班,专人教戏,教曲牌,教台步,教水袖功。京剧戏迷在辰溪越来越多,戏迷他们也越唱越红,不仅在县城唱,还唱到贵州,唱到福建,唱到首都北京,部分票友还唱到台湾。在二OO九年央视戏剧春晚,辰溪票友李玉枝、杨克文等,他们有幸与京剧名伶梅葆玖同台演唱,李玉枝被选为中国京剧票友艺术节组委会副秘书长,这是辰溪戏迷的荣誉。国粹京剧在辰溪为什么久唱不衰?笔者认为京剧与辰溪有缘,在辰溪已经生根。

  抗日战争前,辰溪只有辰河高腔和阳戏,抗战之后,县城不仅有了现代的文明戏,如湖南大学戏剧队上演的《杏花春雨》、《苗可秀》、《雷雨》……,而且从北方来了《京剧》。最早在辰溪县城演出京剧,是驻防辰溪的独立32旅“精忠京剧团”,他们演出的剧目有《贺后骂殿》、《徐策跑城》、《游龙戏凤》、《大登殿》……,演出地方在下黄家巷侧张氏宗祠。尔后,大城市的专业剧团也多次来到辰溪上演,如在万家大屋、在西门城墙边,总之剧院无定处。在大道路修“建国花园”,在园内建临时戏台,常出演京剧。当时辰溪县城难民多,故此戏迷多,京剧的观众也多,辰溪人也随之喜欢上京剧。1943年在大道路侧,还修一座京剧院,取名为“民生戏院”。民国时期,著名演员也常在辰溪登台,如著名生角周仁涛、王世芳,旦角周紫云等。

  由于国粹的传播,辰溪京剧戏迷在扩大,如本辰溪人张定康、朱太丰、谭冰心,外乡人更不需讲,如王贤涛、王克芳和周正华,就是名票友和名琴手。笔者七、八岁的时候,路过双溪街,常闻京胡声,不少戏迷正在学唱《祭东风》、《武家坡》、《捉放曹》……的片断。在1949年接近解放时,国民党张玉琳部,将辰溪京剧票友原业余剧团纳入群力京剧团,常在关帝庙出演京剧节目。京剧真正在辰溪唱响、唱红,还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,那个时候,真是名伶齐聚,节目精彩,观众如潮。

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,沅陵专署设于辰溪,专署副专员蒋超,他分管文化教育,而且他非常重视文化教育。因他是北方人,对京剧也情有独钟。他利用旧群力京剧团的基础,组建湘沅京剧团,有业余剧团演员王贤涛、王克芳(女)、曾尚武、黄钰等进入剧团。并吸收外地著名京剧演员到辰溪京剧团参演,繁荣辰溪文化。当时辰溪县城有两座剧院,双溪口的民乐戏院出演京剧;鸡场边修大众戏院,上演辰河高腔。两所剧院,两个剧种,当然观众也分成两大批,因为看戏也各有所喜。当时京剧团演艺阵营非常可观,艺星齐聚,张伯衡、卢惠荣(宁少林)、候育臣、周国瑛、张丽华、陈芙蓉、张文珠、尚云秋……,武生有陈兴方、方鸿举、王世鹏,先后到辰溪京剧团上演。《红娘》成为名旦的炮戏,不论是周国瑛或是尚云秋等,她们一登台就要显示高超的演艺,见面戏就唱《红娘》和《贵妃醉酒》,她们一登台,一亮相,就博得观众喝彩。这批名伶,不论唱工或做工,各有千秋。名伶周国瑛,来自大城市,属梅派名角,演艺超群,非同一般,她在辰溪演出时,还有自己的琴师,有她的配角。她的报酬,与剧院和剧团分成,收入颇丰。虽然她在辰溪演出时间短暂,但她在辰溪却留下名旦的绝艺,到现在还有一批京剧爱好者老人,津津乐道她的精湛演艺。笔者认为,京剧最拿手的就是武功,渲染了舞台的气氛。双猴闹殿的真假猴王,一连串的筋斗,似乎把观众带上仙境。

  在1952年,双溪口民乐剧院上演的京剧《秋江》和《董小宛》,这两出戏,剧情生动,在众多戏中,堪称别具一格,唱出了水平,唱出国粹的精华。两出名戏,我都看了,到现在为止,还记忆犹新。不论生角或旦角,动作夸张,形象突出,表演都很精彩,使人物的精神状况得到深刻的揭示。尤其是《董小宛》这出戏,不论是董小宛,或是冒生和顺治,都唱出人物特色。这出戏,笔者认为,既是抒情戏,又是历史剧,让观众看到历史,看到活生生的清朝皇帝也是有感情的人,扮演冒必疆的名角是张伯衡,扮演顺治的是卢惠荣(宁少林),我记忆中的董小宛扮演者是张丽华,他们演艺各有千秋。我看京剧,认为这两出戏内容好,故事情节生动,引人入胜。民乐戏院在上演这两出戏时,座无虚席,观众对故事情节和人物表演,都认为非常到位,给予较高的评价。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后期,辰溪工商界人士李剌五先生,他出资在公园路修“辰溪剧院”,1956年剧院落成之后,李剌五首任经理,京剧团迁此演出。斯时,辰溪京剧团已到鼎盛时期。在当时,黔阳地区3个京剧团中,辰溪京剧团的演出阵容是不错的。贺显健、唐少云等人,就是在1957年作为苗子,进入京剧团的,随名师候毓臣、张文珠,学习京剧艺术,成为麒派和梅派的传人。可惜辰溪京剧好景不长,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,辰溪京剧团奉命与洪江、沅陵两京剧团合并,新建黔阳京剧团。京剧团离开了辰溪,去了安江,尔后贺显健和唐少云结为伉丽。自此辰溪虽然没有京胡和京剧锣鼓声,但京剧艺术却永远扎根在辰溪。

  粉碎“四人帮”后,结束了文化专制,神州大地,迎来了文艺的春天,传统戏剧又复活了,1978年,中共辰溪县委决定,改组县文工团为京剧团,出演传统京剧。一批青年成了京剧团演员。贺显健、唐少云夫妇,从怀化地区京剧团回到了辰溪,成为新建的辰溪京剧团的台柱。辰溪本来就有京剧的根,根埋在土里,到了春天,气候变化,就会发芽。贺显健、唐少云两人,去安江时是青年,是学徒,回来时已功成艺就,可以为辰溪恢复京剧团大显身手。京剧团的青年演员,在文工团时就唱现代京剧,在贺、唐两位师傅的精心指导下,青年演员进步很快,不论做戏、唱戏;不论台步、水袖功,都能一点就通。短短一年时间,戏排好了,于1979年初,京剧团在“胜利纪念堂”隆重演出。这一晚,纪念堂灯火辉煌,观众爆满,座无虚席,因为这是古典戏开禁,而且又是国粹京剧。第一场戏是“杨门女将”,青年演员演出非常成功,真是名师出高徒,辰溪胜利公园又响起了久违的京胡声。尔后,数年时间,又排演了《白蛇传》、《追鱼》、《乌龙院》、《赶三关》、《甘露寺》……。1984年,上级精神,县级以地方戏为主,辰溪京剧团奉令撤销。

  辰溪京剧团虽然消逝,但酷爱京剧的演员们,散布在各行各业和各个部门,他们都是戏迷,决心利用业余时间,把京剧唱好,因为他们不能割断京剧缘。哲人说过,记忆中如果没有历史,人生就没有诗意和美。近年,辰溪京剧戏迷俱乐部也越办越红火,他们不仅唱现代京剧,还唱传统京剧,曾登台出演《武家坡》等戏。在中华票友大赛中,在世界票友大赛中,辰溪票友捧回奖杯,捧回戏迷的荣誉。

  二OO九年九月十九日,中央电视台戏剧频道,3名记者专程到辰溪采风,拍录辰溪京剧戏迷的丰采,让辰溪戏迷在戏剧频道亮相。贺显健、唐少云夫妇,作为艺术导师,决心在辰溪把京剧发扬光大,让戏迷们唱出辰溪,年轻一代戏迷李玉枝等也唱出水平。京剧国粹,从北方飘到了辰溪,虽然现在没有京剧专业剧团,但还有票友,还有戏迷俱乐部,京剧在辰溪的根,会扎得很深很深,也会开出鲜艳的花朵。
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010-61744288 传真:010-61744588 邮箱:union#ccoo.cn
地址: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-308 邮编: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""
='{"id":"10"}'>